1.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抗震鉴定
建筑结构设计是指新建建筑根据其使用功能,在满足安全、适用、耐久、经济和施工可行的要求下,按照有关设计标准的规定,对建筑结构进行总体布置、技术经济分析、计算、构造和制图工作,并寻求优化的过程。
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,在经济和施工允许的条件下,可适当提高结构的安全储备。建筑抗震鉴定是指根据既有建筑的现状,对其安全性、适用性和耐久性进行评价,对其抗震能力做出评定。换言之,其结构已经存在,施工已经完成,鉴定过程中不需要再考虑其建造的经济和施工限制。
房屋安全鉴定根据建筑结构设计 和建筑抗震鉴定的任务和要求的不同,其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材料、荷载、施工质量等相关信息和参数上。
2、平面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参数的输入
平面模型的建立:
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创造的过程,可以根据建筑设计和结构受力情况的需要,适当调整构件的位置和构件截面尺寸。而建筑抗震鉴定则是对既有建筑进行的复核验算,其平面布置必须严格按照结构的现有状况进行输入,包括其墙体、梁、楼板、门窗洞口、构造柱、圈梁及楼层高度等相关内容。
材料强度的输入:
结构设计计算时,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根据其受力状况和经济要求确定其强度等级,这是对后期施工中所需材料的要求。惠州房屋安全鉴定在施工完成后,其实际材料强度可能与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。因此在抗震鉴定中,如果将材料的实测强度换算至规范所列的材料强度后,再进行计算,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人为降低了结构的安全储备。
结构荷载输入:
结构设计计算时,设计人员往往根据建筑设计装修等要求,根据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》的相关规定算出结构的荷载,输入软件之后进行计算。结构在使用时,往往经历过重新装修,其实际荷载往往与原设计状况不符。因此,抗震鉴定时,应根据既有建筑的实际受荷情况,确定其荷载输入。
此外,PKPM在进行砌体结构抗震及其它参数输入时,其“墙体材料的自重”默认值为22kN /m3。这是一个含墙饰面重的240墙的测算值,在部分工程中与实际计算有一定差别,尤其对于非240 模数的墙体。抗震鉴定时,建议该值按照实际测算值输入。
施工质量控制等级:
房屋安全鉴定在考虑施工质量对结构的影响时,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》引入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等级(A、B、C)的概念。
按现场质保体系、砂浆及混凝土强度、砂浆拌合方式、砌筑工人技术等级等因素,砌定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等级。
结构设计阶段,按照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》的要求,一般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均按B级控制。惠州房屋安全鉴定实际施工过程中,部分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与设计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。
但是由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的划分不具有结果反推性,所以一般情况下,按现场施工资料确定其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,然后再根据相应的控制等级进行验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