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进行厂房的抗震鉴定时,需特别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检测:
1.6度抗震设防区域:
着重检查钢筋混凝土天窗架的构造类型及其整体稳固性。
审查排架柱的选型合理性。
确保高大山墙山尖部分,特别是出入口处的拉结构造稳固。
2.7度抗震设防区域:
除上述6度检查要求外,还需验证屋盖中支承长度较小构件的连接可靠性。
注意出入口处的女儿墙、高低跨封墙等构件的拉结构造是否牢固。
3.8度抗震设防区域:
在7度检查基础上,进一步检查各支撑系统的完整性。
验证大型屋面板及高低跨牛腿(柱肩)等连接部位的可靠性。
关注圈梁、抗风柱的拉结构造,以及平面不规则、墙体布置不匀称等问题。
评估相连建筑物、构筑物对整体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影响。
4.9度抗震设防区域:
除上述所有检查要求外,还需特别检查柱间支撑的连接部位及高低跨柱列上柱的构造。
此外,厂房的外观和内在质量需满足以下标准:
混凝土承重构件应仅有少量微小裂缝或局部剥落,钢筋无裸露和锈蚀。
屋盖构件应无明显变形和歪斜。
构件连接处应紧密无裂缝或松动。
结构应无不均匀沉降。
无砖墙、钢结构构件的其他损伤。
在抗震鉴定中,还需特别关注以下关键部位:
钢柱、钢屋架、屋面钢梁、支撑等构件的材料性能、连接、截面尺寸、锈蚀情况及连接节点。
对于8度区,还需检查柱间支撑的连接部位构造,以及平面不规则、墙体布置不对称等问题对结构扭转的影响。
鉴定过程应结合结构布置、构件、支撑、连接构造等进行抗震措施评估,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。根据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》GB50023-95,采用逐级鉴定方法,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。若房屋满足第一级抗震鉴定的各项要求,则可认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,无需进行第二级鉴定;否则,需通过第二级抗震鉴定进行进一步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