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工周边房屋安全鉴定,旨在评估工程周边房屋结构的完整性及使用状态是否构成安全隐患。检测工作,作为鉴定的辅助手段,旨在获取建筑物的结构现状,为鉴定提供可靠依据。
周边施工活动,如隧道、河道、管道挖掘,地铁、地下停车库建设,基坑开挖,以及大型机械对房屋周边路面的碾压等,均可能对周边房屋结构安全造成影响。因此,对相邻工程周边的房屋进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,这包括房产、土建、隧道、基坑、地铁、桥梁、河涌、水利、管道、爆破等各类工程施工周边的房屋。
一、施工周边房屋鉴定的意义与目的
1.施工前鉴定:通过公正计量、记录周边房屋的原有损坏情况,或对不稳定裂缝等损伤进行监测,评定房屋损坏程度,保存现状记录,以减少日后因房屋损坏产生的纠纷。
2.安全使用保障:施工前鉴定可确保周边房屋在施工中的正常使用与安全,针对存在的危险状况提出有效措施,使施工方能够掌握情况,减少事故,维护社会稳定。
3.避免居民投诉:施工前进行鉴定,可有效避免因相邻工地施工产生的影响和干扰,导致周边居民投诉,从而避免建设方及施工方被责令停工,影响施工进度,并减少房屋损坏纠纷及赔偿费用。
4.施工前后对比:施工过程中或结束后再次鉴定,通过对比施工前后的鉴定结果,分析房屋损坏原因,确定施工对房屋安全的影响程度,为房屋损坏责任划分提供依据。
5.明确鉴定目的:施工前鉴定旨在了解房屋安全程度及进行证据保全,提出处理意见,确保房屋安全使用,为相邻工程提供可行性处理方法。施工中或后的鉴定则旨在明确房屋损坏原因及责任,减少施工纠纷。
二、常见需进行周边房屋安全鉴定的情况
1.涉及拆改主体结构、明显加大荷载或装修施工可能影响相邻单元安全的房屋。
2.因毗邻或邻近新建、扩建、加层改造房屋,或邻房基础、桩基工程施工等可能影响安全的房屋。
3.深基坑工程施工范围内的房屋。
4.基坑开挖、基础工程施工、抽取地下水或地下工程施工可能危及的房屋。
5.距离地铁、人防工程等地下工程施工边缘2倍埋深范围内的房屋。
6.爆破施工中的房屋,位于《爆破安全规程》要求的爆破地震安全距离内。
7.相邻工地所在地段地质构造存在缺陷,如流砂层或溶洞等,可能危及同地段的房屋。
三、监测频率
1.房屋沉降监测点布置且初始值设置后,原则上监测频率不低于每月一次。
2.围护施工开始至开挖前,沉降监测频率为每周一次;基坑开挖至底板浇筑完成期间,每天监测一次;底板浇筑完成至结构施工结束,每周监测一次。
3.达到监测报警值时,沉降监测频率不低于每天两次,特殊情况下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加密。
4.房屋倾斜检测,一般情况下每月测量一次,当沉降监测频率加密到每天一次以上时,每周测量一次。
5.房屋裂缝观测,原则上与沉降监测同步,但考虑滞后效应,观测频率适当降低,一般为每周一次。
6.具体监测频率应根据施工工况进行适当调整。